河東最早以「解」爲地名者,指的是鹽池。據《孔子三朝記》記載:「黃帝殺蚩尤于中冀,蚩尤股體身首異處,而其血化爲鹵,則解之鹽池也。因其屍解,故稱其地爲解」。
古代的鹽池亦稱解池。春秋時期有解國,戰國併于魏,稱解地爲解梁。考關羽之家世,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)刊印的《解梁關帝志‧譜系考辨》云:「關氏之先,出夏大夫關龍逄。一云關令尹喜之後也」。關龍逄是夏朝君主桀手下的一位大臣。據《中國人名大辭典》關龍逄條記載:「桀爲長夜之飲,龍逄常引黃圖以諫,立而不去」。桀曰:「子又妖言矣,於是焚黃圖,殺龍逄」。
《關帝志‧漢壽亭侯父祖辨》云,清康熙十七年(1628),州守王朱旦在常平村關帝家廟殿西浚井時得一碎磚,磚有字畫:左偏字五,曰:「生於永元二」;右偏字三,曰:「永壽三;中十七字」,曰:「‘先考石磐易麟隱士關公,諱審,字問之靈位」;傍有字三,曰:「男毅供」;磚背字二,曰:「道遠」。
再參照其他史籍考證得知,關羽的祖父關審,字問之,號石磐,生於漢和帝永元二年(90),是一位崇尚老聃,信奉道教,學識淵博的讀書人。關審對《易經》、《春秋》都有研究,以象數之學和儒家之學推行教化。和帝劉肇執政時,東漢王朝已進入衰敗時期,君主昏庸,外戚亂政,宦官專權,內訌不已。飽經世故的關審看到朝政腐敗,信守「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」的經訓,逢亂世而退避,絕意仕進,不求功名,數十年「絕塵市軌迹」,不交結富豪,不攀附權貴,清靜無爲,潔身自好。石磐公活了67歲,在桓帝永壽三年(157)謝世。
關羽的父親、關審之子名毅,字道遠,生卒時間不見記載,亦無從考辨。從有關史籍中得知,關道遠同其父一樣,是位有文化的布衣之人。父親死後,他「結廬守墓三年」,脫服以後便專事農耕,安分守己,教子傳家。常平村關帝家廟有刻於清康熙十九年(1680)的《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》一通,銘文記述了關羽路見不平,殺死郡豪呂熊一家闖禍後,有「有司憚文法,遂迫求之,於是道遠公及配淹芳腐井」等語,可知關羽的父母是在其23周歲那年包打不平,爲民除害,外逃涿郡之前,懼怕官府捉拿而投井身亡。
故《解梁關帝志‧譜系考辨》中有「運城表忠詞把關氏三世由來已遠,以忠繼忠,異代同心,淵源固有自也」之說。
關聖帝君的【生平】
關羽的生辰正史不見記載。運城市常平村關帝家廟內有立於清康熙十九年(1680)的《前將軍關壯穆侯祖墓碑銘》,記其生於「桓帝延熹三年(160)六月二十四日」,而明崇幀二年(1629)立于石磐溝關羽祖塋的《祀田碑記》和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)編修的《關帝志》,均言關羽生於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。此外。民間對關羽生辰還流傳有好幾種說法。
比較、考證幾種資料,較爲可信且成公論的是:關羽生於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。關羽的出生地河東郡解縣常平裏,即今山西省運城市常平鄉常平村。關羽生自有封建文化教養的農家,初名長生,後改爲羽,取字雲長,青少年時期在家習文練武兼作農事,「稍長娶妻胡氏,於靈帝光和元年(178)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」。
大約在關羽23歲的時候,即光和六年(183),因斬殺惡豪呂熊而逃離家鄉。五年後至涿(今河北省涿州市)結識劉備、張飛,三人結爲異姓兄弟。時值黃巾農民起義的風暴席捲全國,統治者糾集各地軍隊,對起義軍進行血腥鎮壓,關羽即隨劉備在涿縣招募鄉勇,組織武裝,先後參加了幽州太守劉焉、中郎將盧植、校尉鄒清和校尉都亭侯公孫瓚的軍隊,同黃巾起義軍作戰。獻帝初平元年(190),劉備依附公孫瓚,被任爲平原縣(今山東省平原縣)令,後領平原相,關羽、張飛並爲別部司馬,統領郡屬軍隊。
漢興平元年(194),曹操與陶謙爭奪徐州,劉備帶關羽援救陶謙,被派爲豫州刺史。
漢建安元年(196),袁術攻劉備,備與關羽拒之于淮陰(今江蘇省盱眙縣、淮陰市)。
建安三年(198)十一月,劉備、曹操聯合擊敗呂布,曹殺布於下邳。羽參加是役。
建安四年(199),劉備差關羽斬殺曹之徐州刺史車胄,佔領徐州。命羽鎮守下邳(今江蘇省邳縣東),行太守事。
建安五年(200),曹操攻擊劉備,備敗逃依附袁紹,關羽及劉備妻室被圍於下邳,羽降曹,詔爲偏將軍,待以厚禮。同年四月,曹操與袁紹戰于白馬(今河南省滑縣東),關羽于幹軍萬馬之中斬殺袁之大將顔良,被封爲漢壽亭侯。七月,羽探知劉備在袁紹部下,遂挂印封金,拜書告辭,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,隨之與劉備奔往汝南(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)聯絡劉辟擊曹。袁紹官渡兵敗。
建安六年(201)九月,曹操南征劉備,備與羽等歸附荊州劉表,駐軍於新野(今河南省新野縣南)達7年之久。
建安十二年(207),劉、關、張兄弟三顧諸葛亮於隆中草廬,始請得孔明(諸葛亮字)出山相助。
建安十三年(208)七月,曹操南擊劉表。八月,劉表病卒,次子劉琮降曹,劉備離開樊城奔往江陵(今湖北省江陵縣)。關羽率水軍至江夏劉琦(劉表長子)處求援,後與備會合于沔江共同奔夏口(今湖北省武漢市)。是年十一月,經諸葛亮、魯肅等人多方協商,孫權、劉備聯合在赤壁(今湖北省蒲圻縣境內)大敗曹軍,劉備得占荊州江南4郡,羽參加此役。
建安十四年(209)十二月,東吳軍事統帥周瑜病死,劉備從孫權手中「借」得荊州江北諸郡,任關羽爲襄陽太守、蕩寇將軍,帶兵屯駐江陵。
建安十六年(211),劉備應劉璋之請率軍西征入川,留諸葛亮、關羽鎮守荊州。次年,曹操率大軍擊吳,羽執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,與曹將樂進、于禁戰於青泥(今湖北省安陸縣東),擊退了曹兵的進攻。
建安十九年(214),劉備進攻雒城(今四川省廣漢縣)失利,急調諸葛亮、張飛、趙雲等入川支援,留關羽獨守荊州。是年六月,劉備攻克成都,自領益州牧,正式任命關羽都督荊州事務。
建安二十年(215),孫權向劉備索要荊州,備藉故推託,吳蜀矛盾加劇,孫權派往長沙、零陵、桂陽三郡官吏盡被關羽逐之。孫權道呂蒙襲取長沙、桂陽,備親率5萬大軍順江而下與之爭鋒,羽亦帶3萬精銳之師進至益陽(今湖南省益陽市西)與魯肅對峙,雙方劍拔弩張,大有一觸即發之勢。是年二月,曹攻漢中,備怕益州有失,即遣使與孫權講和,雙方商定以湘水爲界,以東的長沙、江夏、桂陽三郡屬孫權;以西的南郡、零陵、武陵3郡屬劉備。
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劉備擊敗曹操佔領漢中,自稱「漢中王」,拜羽爲前將軍、假節鉞,列「五虎上將」之首。八月,羽乘孫權與曹操交兵之機,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、襄陽,放水淹殺曹軍,斬殺曹將龐德,收降於禁,威鎮華夏。就在關羽志得意滿之時,同年十月,孫權遣呂蒙抄其後路,襲取荊州。羽腹背受敵,軍心渙散,處境危艱。十一月,羽從樊城撤軍,企圖奪回荊州,途中連遭吳軍截擊,部卒走失,戰鬥力大減。羽見奪回荊州無望,且戰且退,先抵麥城(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南),欲逃往西川與劉備會合。十二月,羽從麥城敗退臨沮章鄉(今湖北省安遠縣北),被孫權伏兵所擒,與子平同時遇害,時年59歲。
關聖帝君的【謚封】
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爲漢壽亭侯外,正式官職爲襄陽太守、都督荊州事務。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爲蕩寇將軍,後爲前將軍,列蜀漢「五虎上將」之首。
在其歿後的41年,即三國蜀景耀三年(260,正好是其誕辰100周年),後主劉禪追諡爲壯穆侯。然而,從南北朝開始,直到清朝末年,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,「侯而王,王而帝,帝而聖,聖而天」,褒封不盡,廟祀無垠,關羽名揚海內外,成爲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,以致與孔夫子齊名,並稱「文武二聖」。 關羽是以忠貞、守義、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。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爲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,因而無比地誇張、渲染其忠、義、勇、武的品格操守,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于君王,獻勇武於社稷。 給關羽加爵封王始于宋代。徽宗趙佶于祟甯元年(1102)追封關羽爲「忠惠公」,使羽由侯爵進爲公爵。事隔一年,又于崇寧三年進封羽爲「崇寧真君」;大觀二年(1108)再封羽爲「昭烈武安王」;宣和五年(1123)又封羽爲「義勇武安王」。在短短的21年內,趙佶追封關羽多達4次,由侯進公,由公進君,由君進王。南宋第一個皇帝趙構也宣稱關羽能「肆摧奸宄之鋒,大救黎元之溺」,於建炎二年(1128)加封羽爲「壯繆義勇武安王」,其子趙昚更稱關羽「生立大節與天地以並傳,投爲神明亙古今而不朽」,「名著史冊,功存生民」,於淳熙十四年(1187)加封羽爲「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」。 宋亡之後由蒙古族入主中原,建立元朝。元文宗圖帖睦爾于天曆元年(1328)在南宋給羽的封號上去掉「壯繆」,改爲「顯靈」,全稱謂「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」。 封關羽爲帝始於明代。朱元璋死後,由太子朱允繼位,年號「建文」。建文三年(1399)朱棣發動武裝政變,以「清君側」爲名攻克南京,奪得皇位。朱棣說他的行動得到關羽顯靈保佑,由他當皇帝乃是「天意」。皇帝說關羽是神,各級官吏和黎民百姓亦都把關羽當神來敬。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正德四年(1509),朝廷下令將全國的關廟一律改稱「忠武廟」。萬曆二十二年(1594),應道士張通元的請求,神宗朱翊鈞進封關羽爲帝,關廟的稱謂亦由「忠武」改爲「英烈」。萬曆四十二年(1614)十月,朱翊鈞封羽爲「三界伏魔大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」(見《咳余叢考》《老圃叢談》兩書)。但《解縣誌》和《山西通志》對關羽封帝的記載與上述說法有異:一說是萬曆十八年(1590)封羽爲「協天護國忠義帝」;一說是萬曆十年封羽為「協天大帝」。孰爲信史,有待考證。 清代統治者也是極爲祟信關羽的。入關前世祖福臨與蒙古族諸汗結拜兄弟,聲言「亦如關羽之與劉備,服事唯謹也」。入關後的順治元年(1644),即封羽爲「忠義神武關聖大帝」。聖祖玄燁於康熙四十二年(1703)西巡途經解州時拜謁關帝廟,親書「義炳乾坤」匾額。世宗胤禛于雍正四年(1726)追封羽的遠祖、祖父、父親爲公爵。乾隆之後,曆嘉慶、道光二朝,羽的封號陸續加成「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羽贊宣德忠義神武關聖大帝」,多達24字,比之歷代表彰尤著。文宗奕甯于咸豐五年(1855)追封羽的遠祖為「光昭王」,祖父爲「裕昌王」,父親爲「成忠王」。這樣,自羽以上四世,三王一帝,顯耀炫赫,連清室的皇宮裏也供起了關羽的神位。 |
—————